教务办公会会议纪要【2016】01号

发布者:赵峰发布时间:2016-03-01浏览次数:556

负责人:杨劲松

主持人:张金兴

  席:潘安霞      伍学雷  钱北军  田洪芳  姚庆文  戴伟民  高佳琴 

杨海清  王荣兴  罗广思      蒋正炎  滕业方       

    王丽萍  陈晓琴   

  录:王正华

  点:图文楼1012

时间:2016229

一、教务处张金兴处长布置近期教学常规工作

1、期初教学检查工作。学院于229日至311日开展期初教学检查工作,教务处、各系部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内网《通知》要求认真开展期初教学检查,重点检查内容为:(1)教学任务落实情况、教材征订发放情况、教学设备维护情况、实验实训设备维护及耗材采购到位情况、后勤保障情况等教学准备情况,确保教学保障到位;(2)教师授课情况、手机收纳情况、学生出勤及听课情况,确保教学活动规范有序,教学秩序稳定。要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时解决。各系部检查总结311日前交教务处。

2、日常教学巡查工作。本学期由教务处、督导室、各系部有关人员组成学院日常教学巡查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负责每天的日常教学巡查工作

各系部可以另行安排值班人员负责本系部教师教学情况的日常巡查工作

3、授课计划。本学期要求教师(包括外聘教师、行政兼课教师等)将所承担课程(包括实验、实训)的授课计划表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于34日前上传到学校正方教务管理系统要求,纸质稿由系部收集保存。注意事项:1)理实一体化课程授课计划要将实践教学部分在授课计划备注栏标注上课地点;(2)实训课程计划表要明确上课的节次或时间段和地点;(3)实施课程改革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先要报教务处审批、备案,要明确上课班级、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及教学安排情况;(4)两人合上的课程要注明各内容的上课教师。

4、调代课。根据学院有关文件,各系部及任何教师个人不得私自调课、停课、代课。有调课、停课、代课等情况必须及时到教务处办理调代课手续,未办理手续的一经查实,作为教学事故处理。

合班上理论课的课程遇有班级实训的情况,为确保课程教学时数,学院统一要求任课教师进行理论课调课,并办理调课手续,在合班班级非实训时间上课。允许任课教师不调课,分班进行教学。

5、竞赛项目审批。教师个人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必须事先办理申请、审批手续,批准后方可参加比赛,并在赛后及时将参赛材料与成绩交教务处陈浩华老师,年终不再集中统计比赛获奖情况。未事先备案批准的参赛成绩或培训(训练)不补办手续,不计工作量。

6、教师被听课安排。本学期继续进行教师被听课活动,请各系部于34日前将本学期被听课教师上课安排表报送陆俊超老师,时间安排在第3周后。

7、学生补考。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不及格课程的补考时间为312日和13日。请有关教师将不及格课程的补考试卷于34日前交教务处李珺老师,各系部及班主任要及时通知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带好证件准时参加补考。

8、学生转专业。学院于228日至34日办理新生转专业手续。请有关系部按《通知》要求及日程安排做好学生转专业工作并将材料报送林伟副处长。

9、其它事项。141617日进行自主招生考试;(2)本学期期中考试拟于427日下午举行,考试科目为各专业核心课程;(3做好中高职衔接和高职本科转段升学工作;(4)本学期学院将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微课比赛和学生“建军杯”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和作品参加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54月份完成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学院将对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时总数进行微调,各系部将建议反馈给潘安霞副处长;(6做好品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评价技能大赛等工作

、杨劲松院长布置近阶段工作重点

1、各系部、教师要关注、领会2016年学院党政工作要点。2016确定为“补短强基年”,虽然学院已经在专业建设、技能竞赛、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亮点与特色鲜明,但是依然要有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主动找差距、补短板、强基础、促提高,狠抓内涵建设,促进学院可持续性发展、提升学院竞争力。

2、学院将参照省级品牌专业建设标准,立项建设院级品牌专业,以品牌专业、重点专业等龙头专业建设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各系要认真开展专业调研,优化课程设置,制定可行性发展方案,根据建设任务书要求开展建设工作,确保品牌专业建设出成果、有特色。

3、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重视各专业重点课程、核心课程的建设,加强对课程的监督力度,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以课程建设推进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4、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准确把握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做好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分段培养工作。

5、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等,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6、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基地。